在線客服
健康寶箱 | 2021-11-19
肺癌是我國及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對于這個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你了解它相關的醫學知識嗎?下面給大家羅列了一些肺癌常見認識誤區,看看你中招了幾個?
一、只有肺癌高危人群才會患肺癌
我國肺癌高危人群定義為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
(1)吸煙≥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經吸煙≥20包年(或400年支),戒煙時間<15年;
(2)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3)合并慢阻肺、彌漫性肺纖維化或既往有肺結核病史者;
(4)既往罹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肺癌高危人群確實患肺癌風險會高于正常人群,但并不是肺癌患病的必要條件,臨床上也時常接觸到很多女性、不滿四十歲、不吸煙、沒有職業暴露、沒有家族史的肺癌患者。所以,為了早期肺癌能被盡早發現,請大家一定重視體檢篩查,在體檢中盡量選擇肺部CT去篩查,而不是僅僅拍個胸片。
二、體檢查到肺結節,沒有癥狀不用治
肺結節是指影像學表現為直徑≤3c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肺結節的病因主要為慢性炎癥、肺結核、血管畸形、良性病變、肺癌等。肺結節大小與肺癌成密切相關。肺結節按照結節大小分為以下幾種:直徑<5mm者定義為微小結節,一般12個月復查即可;直徑為5~8 mm者定義為小結節,一般3-6個月復查;8~30 mm的肺結節應盡早請有經驗的專家診治。
臨床上經常會接診到,體檢查到肺結節的患者,因為沒有臨床癥狀及醫療知識的缺乏,對結節置之不理,最后結節長成了腫塊,早期肺癌進展成中晚期肺癌,給治療造成極大的困擾,甚至會失去手術及根治的機會。體檢查到肺結節,一定要請專科醫師評估,定期隨訪,而不是等到有癥狀了再去診治。
三、晚期肺癌沒治了,不想積極治療了
隨著胸部CT檢查在體檢中的普及,早期肺癌的確診率得到大大提升,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只能帶瘤生存。在上個世紀,晚期肺癌的治療只有化療,預后不容樂觀,中位生存期不超過一年。隨著針對EGFR和ALK等靶點的靶向治療藥物的運用,肺癌的生存期得以明顯延長,而隨著免疫治療藥物在肺癌中的廣泛應用,肺癌的治療手段日趨增多,為肺癌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現在在臨床已經可以見到生存期幾年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比比皆是,可以想見,在不遠的將來,肺癌可能就像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成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四、確診肺癌后不想用化療、靶向治療等西藥治療,只想吃中藥
很多晚期肺癌患者在確診后擔心化療、靶向治療的副反應,選擇不用西藥治療,而是直接來吃中藥,希望能通過中藥控制腫瘤進展。對于年齡較大,體質較弱,確實不具備化療及靶向治療適應癥的患者,單純服用中藥治療是沒有問題的。只要患者還有西藥治療的指征,還是建議試試西藥治療,畢竟,從控制腫瘤的角度,中藥的作用要遜于西藥,而且現在西醫治療的副反應都是可以監控并用藥物改善的,中藥的長處不在于短期內控制腫瘤,而在于調節患者體內微環境,改善臨床癥狀,減輕西藥的不良反應。在患者身上,能夠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讓患者最大獲益。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