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健康寶箱 | 2012-11-30
治療糖尿病患者要學會飲食控制
糖尿病是生活習慣病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征,只要能持續正確治療,改善生活習慣,病情就能得到控制,患者完全有可能和健康人一樣生活。對糖尿病病人來說,最大的忌諱就是放任不管。
糖尿病發病原因復雜,除遺傳影響以外,主要與飲食歐美化、抽煙、飲酒過量、生活節奏紊亂、運動不足、壓力過大等日常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系。
同汽車需要加油一樣,人體的生命活動也需要能量。而這種能量的來源就是葡萄糖。米、面、水果、點心等碳水化合物攝入人體后,經胃腸道消化分解生成的葡萄糖,被吸收入血后,在胰腺分泌的激素“胰島素”的幫助下,進入到肌肉細胞及各種組織,為生命活動提供所需能量。
飲食療法如何改善糖尿病?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題,適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藥物療法。只有飲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藥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藥良藥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飲食療法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于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8%和10%變成葡萄糖。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