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1-7-8
趙瑞蓮是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羊下壩鎮四溝村的一位農民,長期的下地干活讓她的腰椎和頸椎都落下了毛病。“剛來的時候,連走路都有困難,現在行走自如多了。”通過10多天的治療,趙瑞蓮不光對醫院的治療效果很滿意,而且喜歡上了中醫館的溫馨環境。
羊下壩鎮中心衛生院的中醫館是一年前新建的,干凈舒適,環境優美,農民在這里看病,只掏1元錢掛號費,其他新農合全部報銷。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的縣、鄉醫療機構,像這樣的標準化中醫館每家都有一個,在一些村還新建了中醫藥特色的村衛生室。
“現在我們每天有40%的門診病人都是來看中醫的,這一數字比前幾年增加了許多,老百姓會從中醫藥中更多受益。”羊下壩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楊宏說。
7月5日,作為首個國家改革試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甘肅省政府簽署了《共建中醫藥發展綜合改革試點示范省協議》,并在蘭州宣布正式啟動。
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遠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羊下壩鎮中心衛生院的楊宏也參加了啟動會。他說:“這一綜合改革試點,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非常有好處,特別對中醫藥的發展將帶來一個很大的飛躍。”
作為一名基層衛生人員,在長期的工作中,楊宏見證了中國基層中醫藥的歷史發展,更是從這一綜合改革試點中看到了希望。
“過去在基層,所謂的中醫藥治療也就是把個脈,扎個針,吃幾副中藥湯劑,現在不光設施、設備改善了,中醫藥治療手段也多樣了,光我們醫院,中藥適宜技術就是15種。”楊宏說。
甘肅是中國中藥材資源大省,當歸、黃芪等道地中藥材種植在全國占有重要比例,中醫藥應用在群眾中有深厚的基礎。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如何走出一條符合實際的中醫藥發展道路,近年來甘肅省結合中國正在實施的醫改,開展了積極探索。
“中醫藥價格低廉,能夠節約醫療費用,緩解財政支出壓力,減輕人民群眾醫藥負擔,還能夠帶動中藥材產業發展。”甘肅省衛生廳廳長劉維忠認為,中醫藥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能夠實現以低廉的費用維護群眾健康。
在甘肅省各級政府重視和推動下,近年來甘肅省重啟了停辦20多年的“中醫學經典,西醫學中醫”活動,在全省綜合醫院建立中醫科,在全省疾控機構設中醫藥防病科,將中醫治未病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鄉村兩級醫療機構推廣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并在新農合中全部報銷。
“甘肅省在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過程中,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符合甘肅實際的發展路子,特別是在新一輪醫改中進行了有益探索,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值得在全國推廣。”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說。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甘肅省政府簽署的協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甘肅省政府將在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甘肅省區域中醫藥服務中心建設、中醫藥專科(專病)建設和中醫藥人才培養等13方面開展共建。
具體內容包括未來5年在甘肅建設中醫骨傷科,中西醫結合科,針灸科3個中醫臨床中心,建設慶陽,天水,武威,酒泉4個區域中醫藥服務中心,建設10個國家級重點中醫藥專科(專病),在定西等地區開展道地中藥材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在甘肅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進一步研究敦煌醫學和民間方藥,扶持民族地區中藏醫藥發展等。
根據共建協議,甘肅省負責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逐年提高中醫藥投入,“十二五”期間,甘肅省在整合用好省級5000萬元中藥材產業發展資金的同時,每年安排5000萬元隴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醫藥發展。
中國致力于中醫藥改革,在惠及中國百姓的同時,也與全世界分享中國中醫藥發展成果。
王國強介紹,近年來,中醫藥的整體觀、系統論、辯證“治未病”等核心思想,正逐步得到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中醫藥已傳播到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0年中藥出口總額已達到19.44億美元,其中對歐洲出口額為2.5億美元。
目前,蘭州佛慈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濃縮當歸丸歐盟傳統草藥簡化注冊申請材料已正式提交瑞典國家藥品管理局并獲受理。王國強說,這是中國中成藥第一次在歐盟申請藥品注冊,如注冊成功,將會對在其他國家進行注冊起到示范作用,對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