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0-3-1
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一邊是高調禁止銷售高毒農藥,一邊卻是明碼標價的高毒農藥在藥店公開銷售已不是什么秘密;為什么媒體記者能在田間地頭輕易地發現大量使用高毒農藥的痕跡,而負有監管職責的執法部門,卻迄今為止還一直沒有發現違規使用農藥的線索。將食品安全交給這樣的部門把關,老百姓能放心嗎?
問題豇豆在武漢曝光后,三亞農業部門表示對武漢的做法“特別的不理解”,認為這樣做等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太不夠朋友”,不僅沒有給三亞市留面子,也沒有給農業部留面子。(2月28日中國廣播網)
平心而論,因問題豇豆遭曝光而怪怨武漢,確實有些說不過去。道理很淺顯,既然有違規使用高毒農藥這一事實存在,那么,即便不被武漢發現,也要在其他的地方被發現;即便不在豇豆身上反映出來,也會在其他果蔬上反映出來,這只是早晚的事情,實在怨不得別人。
不過,三亞農業部門的這番抱怨,倒使我們知道了一個比問題豇豆更可怕的事實,即存在于相關執法部門中的潛規則。按照這個潛規則,武漢在發現豇豆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后,不應該公開曝光搞得消費者知根知底,而是要遵循通常的做法,通過事先“打招呼”、“內部通報”,讓相關單位自己來決定怎么收拾這個攤子,否則,就“太不夠朋友”,就沒有給兄弟單位“留面子”。
是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重要,還是政府部門的面子重要?顯然,三亞涉事部門更看重的是后者。雖然在三亞,也有像模像樣的農業執法機構,也曾大張旗鼓地禁止銷售、使用高毒農藥,但在潛規則的作用下,一切都形同虛設。不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萬一出了紕漏,也有內部通報、打招呼這樣的潛規則關照,自己到時候只要想辦法“救火”就行了。至于消費者受到何種程度的傷害,只要內部不將實情捅出去,又有誰知道?
問題豇豆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場消費信心,也給種植戶和經銷商帶來重大經濟損失,更直接敗壞了涉事地的市場信譽。不過我們應該看到,問題雖然出自豇豆,其根源卻在潛規則上。試想,如果執法部門不是依仗潛規則高枕無憂,而是嚴格執法,通過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問題并果斷地做出相應處理,問題豇豆何至于猖獗至今天的地步?顯然,要避免類似事件再現,首先就必須打破部門或行業中的種種潛規則,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在食品監管中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就算問題豇豆遭到清算,也難免還會有別的“問題××”再出江湖。(新浪網)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