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0-1-18
明明健康,卻硬要在醫生面前表演出各種各樣的“病癥”。蘇州一家醫院近日就公開招聘這樣的“工作人員”,招聘“門檻”可不低,不僅要求大專以上學歷,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經歷。
該招聘消息一經公布,即引起眾市民的好奇和熱議。其實醫院此舉實屬被逼無奈——他們每年都有大量醫學院等待畢業的學生需要臨床實踐,卻沒有病人愿意配合,無奈之下,只好招聘“假病人”來陪診。
要“學歷”更要“表演經歷”
昨天,在蘇大附一院的網站上,記者看到這則招募啟事。據招募簡章說明,該院此次招募的“工作人員”是“標準化病人”, 面向學校、醫院、社會公開招募。招募簡章還特別說明,在“標準化病人”參與培訓、面試及研究項目的工作過程中,院方將按工作量向對方支付一定的報酬。
對于“標準化病人”,院方給出的招募條件是:應聘人員必須身體健康,年齡20周歲至65周歲,無肝炎、結核傳染病史,對醫學具有濃厚興趣,性別不限。其中,學歷大專及以上者優先考慮,有表演經歷者優先考慮,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有醫學背景的人士優先考慮,蘇州本市戶口優先考慮。另外,招募說明還要求應聘人員必須要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和記憶力,以及有耐心,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會說普通話,并根據院方的教學安排,提供相應的時間。所有應征志愿者還必須征得其家屬同意。
主要給實習生做臨床實踐
“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實在沒辦法了。”昨天下午,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該院黨辦主任黃愷文如是說。據了解,作為蘇大醫學部等單位的實習醫院,目前該院每年要接納數百名醫學等專業畢業生的實習,但由于病人并不配合,現在畢業生臨床實習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將直接影響醫學畢業生的質量和水平。
“現在患者經常抱怨醫生水平低,但又不愿意配合醫學生的實習,而沒有了第一線的大量實踐經驗,這些醫學生的水平又怎么能提高呢?”蘇大附一院臨床教學辦公室主任孫書方告訴記者,他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越來越多的病人拒絕畢業生的實習,有時連病房都不讓進,即使主治醫生提前征求好意見,最后也往往會被病人臨時“放鴿子”,特別是婦科、產科、神經內科等。
黃愷文表示,他們招募“標準化病人”還有其他一些不得已的苦衷,如患者及家屬對診療等服務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稍不留意,就會引起醫患矛盾。據介紹,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就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在護士給孩子打針時,一針下去不到位,家屬馬上臉色不爽,如果三針下去還沒找到位置,個別家長馬上就會一個耳光打上來。“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擔心,實習生也會有顧慮。可如果沒有這樣的實踐,實習的業務水平也上不來。”
更令他們擔心的是,患者及其家屬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稍不如意,就投訴甚至上法院。前不久,北大醫學專業學生“非法行醫”治死北大教授事件發生后,令他們天天“如履薄冰”,更不要說那些層出不窮的婦科、產科患者狀告醫院實習生侵犯隱私權的事件。
“假病人”不需要被扎針
孫書方介紹,所謂標準化病人,就是由健康人來扮演患有某些特定病癥的病人。比如急性胃腸炎癥狀,這些“假病人”經過專門培訓后,能夠相當準確地模擬真實病例的癥狀,包括走路的姿勢、身體的動作、疼痛的程度、面部的表情、病史病狀的自述等。醫學專業實習生充當“準醫生”,根據這些“病人”表現出來的癥狀,詢問病史,判斷病情,作出正確的診斷。
“這樣就可以提升醫學專業學生的問診能力、問診技巧、查體能力、查體技巧等,全面、客觀地考核、評價醫學生的綜合能力。”由于標準化病人的主要功能是像演員那樣對真實病人的癥狀、神態、動作及表情進行模仿,孫書方表示,有表演經歷的報名者會在篩選中占很大優勢。
另外,“標準化病人”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醫學常識,他們希望應聘者要對醫學教育有興趣、有奉獻精神。不過,當“假病人”是不需要被扎針的。孫書方告訴記者,實習生只會通過把脈、聽診等無創傷性的方式來診斷“病人”。
兼職報酬一分鐘一元錢
自從十多個招募公告正式對外發布后,該院已經接到了咨詢電話,其中有兩名應聘者和他們達成了初步意向。據悉此次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計劃招募40人,經過培訓后,計劃留用15人。
根據計劃,從面試、培訓起,該院就將對應聘人員支付一定的費用,一旦培訓考核合格后,就將成為該院的“標準化病人”,而院方也將根據教學計劃,安排醫學生為這些假病人“看病”。孫書方透露,由于“標準化病人”屬于兼職性質,目前計劃為他們所提供的報酬大約是一節課40元,即一分鐘一元錢。
“大概因為是新鮮事物,人們接受還有個過程。”孫書方如是說。不過,令孫書方意外的是,目前已經和他們達成初步意向的兩名應聘者竟然都是年輕人,一位是該院女導醫小徐,另外一位是外地卻經常來蘇州出差的人事培訓師。“我們原以為,對這樣一份工作,只有一些年紀比較大、有愛心的老人才會感興趣,畢竟‘標準化病人’是需要被醫學生們‘動手動腳’的,可能年輕人不太愿意接受。”
昨天,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大廳,記者見到了那名女導醫。小徐介紹,她去年剛從蘇北一衛校畢業,前兩天她從醫院網站上看到這個招募啟事后,當即就跑去報了名。“我也是學醫的,所以特別能理解現在醫療專業學生的苦惱。”小徐告訴記者,畢業實習的時候,由于沒有病人愿意接受她們,老師只好安排男同學接受女同學扎針,而男同學只能回去扎豬皮。“說實話,作為醫學學生,我了解也相信現在醫療專業學生們的水平,所以我就報名參加了。”
對于“標準化病人”會被醫學生們“動手動腳”,小徐坦承,作為女孩子,她當然還是有點顧慮的。不過總有人要做這個犧牲,她愿意做這個“實驗田”,更何況她現在的工作也需要和病人打交道。“自己學習做‘標準化病人’,就可以切身感受一下病人的感受,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