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5-12-18
目前中國醫療器械上市企業有60家,其中70%是做診斷類的產品,如威高股份,深圳邁瑞,東軟股份,華潤萬東,安科生物,迪安診斷,理邦儀器,陽普醫療,科華生物等。而治療類產品上市企業只有10%,其中有珠海和佳,樂普,微創醫療。
為什么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能在診斷領域,在外資品牌的圍追堵截中殺開一條血路,涌現出一批向“深圳邁瑞”,“東軟”,“華潤萬東”這樣偉大的企業,而治療類產品始終做不大,做不強的原因在哪?中國醫療器械企業在治療類領域的發展之路為何走得如此艱難?
其原因在于一是治療類產品進入的門檻高,醫院對治療類產品要求高,醫院需求量小,市場持續銷售持續盈利能力差,特別是非常規類治療設備前期的市場投入大。
二是目前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主要是來源于權威醫院學術帶頭人和研究機構依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發明的微創,領先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如人工耳蝸,超聲聚焦,射頻消融等技術,但在自主創新的技術轉化為產業時,受到資金,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始終做不大,做不強。特別是這種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要想讓權威醫院權威專家認可,必須做學術,導致啟動市場前期的投入大。而缺資金缺扶持的中國民族醫療器械企業大多選擇先做中小醫院,甚至去做民營醫院。而中小醫院特別是民營醫院的技術力量不夠不能有效的開展手術,使中國自主創新的品牌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三是國家對原創技術,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生產廠家的政策扶持雷聲大,雨點小。政策資金扶持,市場準入(產品審批)上的政策,對自主創新產品的科學定價機制,對自主創新產品給予政府采購和支付(醫保)的扶持等方面依然需要完善。《政府采購法》明確規定,政府采購在同等條件下應該優先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并給予價格上的扶持。這個規定在有些地方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執行。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