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健康寶箱 | 2013-5-8
輸液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第一、溶液不滴
1、針頭滑出血管外,液體注入皮下組織.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應另選血管重新穿刺.
2、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妨礙液體輸入.應調整針頭位置或適當變換肢體位置.
3、確定針頭阻塞,藥液不滴.擠壓有阻力無回血,確定針頭阻塞,應更換針頭重新穿刺.
4、壓力過低,適當抬高輸液架高度,升高輸液瓶,加大壓力.
5、血管痙攣.局部可行熱敷、按摩、必要時注入少量0.25%鹽酸普魯卡因,以擴張血管.
第二、滴管內液面過高;
1、滴管側壁有調節孔者,可夾住滴管上端的橡膠管,打開調節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時,關閉調節孔,松開上端的橡膠管.
2、滴管側壁無調節孔者,可將輸液瓶取下,使導管之雙針頭露出液面,但須保持橡膠管點滴通暢,待滴球內液體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時,再掛回輸液架上即能繼續點滴.
第三、滴管內液面過低:
1、滴管側壁有調節孔者,可夾住滴管下端的橡膠管,打開調節孔,當液面升高至適當水平時再關閉調節孔,松開下端橡膠管即可.
2、滴管側壁無調節孔者,可夾住滴管下端的橡膠管,用手擠壓滴管上端的橡膠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適當水平時,將滴管上端橡膠管內的空氣擠入輸液瓶,松開下端橡膠管即可.
3、輸液過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內液面自行下降則應檢查滴管上端橡膠管與茂菲氏滴管有無漏氣或裂隙,必要時予以更換.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