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1-11-2
10月26日,北京市人保局回應“北京醫保賬戶花光”傳聞,稱今年1至9月全市醫保基金收入274億元,支出265.9億元,結余8.1億元,歷年結余200億元。(據《新京報》)
如此看來,那些對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的擔憂確實是有些杞人憂天了。那么,醫保基金是否結余越多越好呢?要回答此問題,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造成醫保基金“錢多得花不完”的原因。
一方面,按規定,醫保基金管理總是“以收定支、略有結余”。因此,各地醫保賬戶幾乎不會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由于受這種過于謹慎的支付原則的影響,國內各地醫保基金結余率普遍偏高。據報道:2007年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統籌基金結余率是34.8%、2008年則是32.8%,遠遠高于發達國家10%以下的水平。
受這種不合理的原則的影響,一旦某地的醫保基金預計某財政年度要出現透支,它就會在一個財政年度末減少甚至停止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支付應報銷的醫藥費。這樣一來,醫保定點醫院原先墊資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產生的醫藥費賬目就會打折扣。但由于醫保基金處于行政壟斷地位,盡管醫療機構對醫保基金的“賴賬”行為非常不滿,卻無可奈何,只能通過向患者多推薦自費項目來消化由此帶來的損失。
另一方面,普通公眾享受的醫保待遇標準普遍過低,也造成醫保基金結余率居高不下。按照醫保制度,普通公眾享受的醫保待遇確實難以滿足其醫療需求,雖然醫保報銷的大頭都是那些需要住院治療的大病。由于大多數人日常的醫療需求在門診就能得到滿足,患重病需要住院就醫的情況相對較少發生。更何況,各類醫保對參保人住院醫療費用的報銷也是參差不齊的,新農合患者住院費用在二級及以上醫院一般只能報銷40%,職工醫院一般能報銷70%,如果自費項目過多,則醫保報銷比例更低。
那么,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現狀呢?首先,應不斷擴大醫保覆蓋面、提高各類醫保的報銷水平等途徑來增加民眾福祉。其次,應該改變醫保基金過于謹慎的收支運行原則,不要片面追求過高的醫保基金結余率,確定一個和國際接軌的合理結余率,甚至可以允許某個財政年度出現赤字。此外,還要注意完善和監管醫保基金的使用制度。如是,才能避免出現民眾痛感看病負擔重,醫保基金卻“錢多得花不完”的荒誕現象。
醫保基金應確定一個合理結余率,甚至可以允許某個財政年度出現赤字。
本文摘自39健康,更多行業資訊請訪問詩燁醫用設備網:http://www.shshiye.com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