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健康寶箱 | 2011-11-1
慢性淺表性胃炎(CSG)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該病是指胃黏膜呈慢性淺表性炎癥,約占慢性胃炎的80%。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病原因不一,可因嗜酒、喝濃咖啡,或因膽汁返流,或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隱作痛,可伴噯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一般癥狀輕微,有的甚至無明顯癥狀,可在胃鏡檢查時發現。
慢性淺表性胃炎經治療大部分可以治愈。如不積極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容易形成潰瘍,有的可以發展成萎縮性胃炎,但一般不會發生癌變。慢性淺表性胃炎要采取癥狀性治療,如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抑制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一種慢性胃粘膜淺表性炎癥,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在胃鏡檢查中約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病高峰年齡為31~50歲,男性發病多于女性。
大多數淺表性胃炎患者缺乏臨床癥狀,使患者不太注意而忽視治療。部分患者常有上腹部脹悶、噯氣、吐酸、食欲減退,或無規律上腹隱痛,食后加重等諸多表現。慢性淺表性胃炎經治療多能痊愈;若失于治療,則可進一步發展,固有腺體因炎癥破壞而減少,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以轉化為萎縮性胃炎。
根據傳統醫學的理念,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即所謂的“天人合一”理念。人體發生的疾病是整體機能失衡引起的。治療疾病就要調整人體內平衡的過程,這就是“異病同治”的原理。
許多用西醫觀點來看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在傳統醫學的角度看,發病機理是相同的。比如,胃腸病變發生的原因都是脾胃功能失衡引起的,所以治療都是相同的,都要調整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平衡了,疾病自然也就消除了。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